与辉同行:一场卷出新高度的东方美学实践
当朋友圈又一次被精雕细琢的石榴灯刷屏时,我终于理解了什么叫 "一入辉门深似海"。那个中秋捧着月饼盒熬夜组装到凌晨三点的自己,那个在柚子皮上刻坏七颗文旦的深夜,此刻正颤抖着双手给石榴籽打孔 —— 这哪里是消费,分明是在参加民间手工艺考级。
当朋友圈又一次被精雕细琢的石榴灯刷屏时,我终于理解了什么叫 "一入辉门深似海"。那个中秋捧着月饼盒熬夜组装到凌晨三点的自己,那个在柚子皮上刻坏七颗文旦的深夜,此刻正颤抖着双手给石榴籽打孔 —— 这哪里是消费,分明是在参加民间手工艺考级。
在平和县大溪镇的蜜柚加工厂外,曾经堆积如山的废弃柚皮如今成了“香饽饽”——这些昔日被焚烧填埋的“农业垃圾”,正通过一场“绿色魔法”变身为抑菌乳膏、养生茶等30余种产品,远销省内外。这场变革的源头,竟源于大溪镇民营企业家吴锦辉儿时的一碗柚皮药浴。